当地时间7月7日,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突然签署行政令,宣布将从8月1日起,对包括日本、韩国、南非等在内的14个国家征收新一轮进口关税,税率从25%至40%不等,理由是“追求贸易对等”。这一决定震动全球市场,被普遍解读为特朗普再次启动“极限施压”策略,为可能的竞选连任铺路。
此次涉及国家和税率具体如下:
- 日本、韩国、哈萨克斯坦、马来西亚、突尼斯:25%
- 波黑、南非:30%
- 印度尼西亚:32%
- 孟加拉国、塞尔维亚:35%
- 柬埔寨、泰国:36%
- 老挝、缅甸:40%
特朗普在致多国政府的信函中声称,这些国家“对美出口商品享受不对称待遇”,而美国“再也无法容忍被占便宜”。不过,在签署关税命令后,他又追加延长30天的“关税暂缓期”,将正式生效日定为8月1日,并表示如果相关国家“采取积极谈判姿态”,仍有回旋余地。
日韩官方尚未正式回应,但据外媒报道,韩国政府已紧急召集经济与外交高层磋商对策,日韩商界亦高度警觉。有分析指出,特朗普此举将严重影响亚洲供应链,特别是电子、汽车、纺织等出口依赖型产业。
市场方面,关税消息公布后,亚太股市普遍承压,日元和韩元短线走软。部分企业担心关税落地后将推高制造成本,并进一步加剧全球通胀压力。
此举也被认为是特朗普为2024年或2028年大选提前“造势”。他在讲话中再次强调“美国优先”和“制造业回流”,试图向铁锈带选民和国内制造业企业传递强硬信号。
但批评声音也不小。美国国内部分经济学家指出,这类单边加税行为短期可能带来谈判筹码,但长期会损害美国对外信誉,推高国内物价,同时刺激相关国家抱团反制。
目前距离8月1日仅剩三周,各国是否会在这段“缓冲期”内与美方达成妥协,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。而特朗普这一关税大棒是否真能落下,或再次成为全球贸易战走向的风向标。
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本文
评论前必须登录!
立即登录 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