黎生
个人博客

懂车帝封闭高速辅助驾驶测试,国内第一梯队智驾没法看,特斯拉又赢麻了吗?

7月23日,懂车帝联合中南大学发布了《智能网联汽车辅助驾驶安全场景研究报告》.

图片来源:懂车帝联合中南大学发布报告在涉及辅助驾驶的事故场景中,高速公路占比高达84.9%,其中追尾碰撞比例近40%,感知系统识别失败成为最主要的事故诱因。

图片来源:懂车帝联合中南大学发布报告高速行车时车速高、变数小、车距远,看上去是辅助驾驶的“理想场景”,但也正因为速度快,一旦出现系统误判、突发变道、识别失效,就几乎没有反应时间。

诸如突发变道车辆、施工锥桶、骑车人穿插等复杂情况时,系统的识别准确率并不稳健。

图片来源:懂车帝联合中南大学发布报告

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风险在于:不少司机会对辅助驾驶功能产生“过信任”。明明厂家强调是“辅助”,但有些人就愿意当成“自动”,放松警惕、松手松脚甚至干脆做别的事,把“驾驶责任”交给还不成熟的技术。

德国机构测试同样高阶辅助驾驶

事实上,即便是特斯拉、蔚来、小鹏这样的品牌,其辅助驾驶系统也都经历过多起事故后,重新强调“司机注意力”的重要性。

懂车帝封闭高速智驾测试的争议

昨晚我看了懂车帝封闭高速智驾测试,热度不低,国内第一梯队智驾几乎沦陷。

个人认为还是老套路,拿一些似是而非的“标准”,得出一堆“几乎都不行”的结论。

看得懂的人都明白,这是在用“看起来很专业”的方式,继续消费公众对智能驾驶的误解。

测试里那些障碍物穿插、前车突然消失的场景,其实就是物理游戏。能不能应对,并不取决于系统“智不智能”,关键是当时的车速有多快,跟车距离有多远

说白了,只要减速够早,留白够大,任何车都能过。反之,再聪明的方案,在高速贴车屁股上也无计可施。这和智驾方案本身的优劣,根本不能划等号。

更可笑的是,同一个品牌、同一套智驾系统,不同车型测试结果却差距明显。

为什么?测试方避而不谈车距和加速度,只说“策略不一样”“标定有差”。这种不控变量、光甩锅的逻辑,说白了是混淆视听,靠“神秘化”来维持流量罢了。

更值得警惕的是,这类测试往往给人制造一种错觉:好像所有国产智驾都一样烂,几乎没什么用,特斯拉才是唯一的光。

但我们都知道,未来10年,智能驾驶就是核心竞争力,谁先拉开差距、积累数据和规模,谁就有机会拿下先发优势。

这个赛道决定的不只是技术,更是品牌生死。拿不严谨的测试去模糊行业水平,只会误导用户、拖慢行业节奏。

车企当然要做技术,但对这些“玩数据游戏”的测试,也得有基本的抵制意识。不是不能接受批评,而是不该接受“伪科学”。

普通消费者也该擦亮眼睛,不要被测试包装下的“结论”牵着走。辅助驾驶本来就是复杂系统,评判不能靠几段剪辑视频、几张评分表就下定论。

流量不是原罪,但把流量凌驾于专业之上,才是真的误导。未来市场会越来越清醒,对这种“只讲套路不讲逻辑”的内容,也会越来越免疫。

注:文中图片系网络转载;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

赞(2) 打赏
文章内容来源网络,仅代表本人观点,如有侵权请联系!黎生博客 » 懂车帝封闭高速辅助驾驶测试,国内第一梯队智驾没法看,特斯拉又赢麻了吗?

相关推荐

评论 抢沙发

评论前必须登录!

立即登录   注册

网络一家

网络服务

点击了解联系我们

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

非常感谢你的打赏,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,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!

微信扫一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