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(WAIC 2025)即将在7月26日至28日于上海世博中心与世博展览馆拉开帷幕。
今年大会的一大亮点依然是自动驾驶的实景体验。
在展馆周边30公里的城市道路中,市民可以通过预约,自主体验包括无人接驳、城区通勤、封闭园区等多种复杂场景下的自动驾驶。
不得不说,这样的布展与安排不仅体现了组织方的用心,更彰显出我国在智能驾驶领域已不再是追赶者,而是越来越多地参与到规则制定与技术引领中。
从城市路网建模,到行车安全冗余系统优化,再到用户体验数据收集,每一环都体现出对AI应用落地的严谨态度和前瞻布局。
同时,围绕这场大会和无人驾驶,也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。
有些人感慨:“等路上全是无人车了,可能又会开始怀念有司机聊天、引路的年代。”而也有人更实际地表达支持:“赶快普及吧!现在打车又贵又难约,无人驾驶正好解决问题。”
甚至也有观点指出:“司机的确只是第一波,接下来也许是翻译、客服、程序员、甚至医生——AI一步步蚕食的,是很多人的工作。”
这些声音都不无道理。科技的本意确实是为人类带来便利,但它也不可避免地改变了现有的职业结构。在拥抱AI红利的同时,我们也需要正视随之而来的社会问题,比如再就业培训、社会保障体系的更新、以及技术应用边界的伦理讨论。
提醒我们不能只盯着光鲜的技术成果,还要准备好与变化同行的勇气与智慧。人工智能可能是未来,但如何让所有人都能从中受益,才是这个时代最该回答的问题。
评论前必须登录!
立即登录 注册